2020年8月12日 星期三

OOO 的發展性如何?請停止這樣繼續思考

大概每個月都會有人問,學OOO的發展性如何?如果一直有這個迷思的話,大概 10 年後還是會問相同的問題,可能也發展的不好。

重點不是學 OOO 發展性如何,而是你是秩序的消費者還是輸出者?

舉個實例,筆者之前的工作用 MicroC/OS-II + C 語言開發,老實說 MicroC/OS-II 很小眾,不如 FreeRTOS,更不如 Linux。

但公司兩大巨頭已經靠此吃了 10 年了,因為架構是這兩位大哥訂下的,公司靠此持續獲利,對於這兩位來說,他們會覺得沒有發展性嗎(從手上持股來看應該很有發展性)?但對於只能照著這個架構走的其他人來說就沒有什麼發展性。

因為這兩位是秩序的輸出者,其他人只是消費者,秩序的輸出者只要創造了價值,創造獲利的正循環,公司的營運者就會站到他們這邊,強化秩序輸出,新人不明究理,就會覺得被這套東西搞得好累,沒什麼發展性,但搞不好過 10 年這些人還是活得比你滋潤。

之前有人問為什麼報稅軟體還在用 Delphi 這種古董開發,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對於報稅軟體的總設計師來說,他是秩序的輸出者,大部分的人已經習慣這個界面,公司也跟政府綁在一起,只要軟體沒什麼 bug 還能跑,會有人要求他換成用 C# 來寫嗎?而且正因為 Delphi 跟 COBOL 一樣開始失傳,更強化他的地位。

所以所謂的發展性,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

以前待過的那間 4xx 科技,那個 DIY OS 作者被當成佛一樣供起來,也是因為他是秩序的輸出者,用這套 OS 的人只是秩序的消費者,這套 OS 對該作者外的 RD 來說當然沒有發展性可言,但對於該作者與公司高層來說很有發展性,用這個 OS 帶來的獲利更會強化公司高層的印象。

秩序的消費者如果提出質疑,公司高層甚至 PM 搞不好還會比原作者先跳出來反擊:「那個 XYZ 不是都量產了,為什麼就你有問題?」依現在軟硬體的複雜度,你要說清楚的難度比天還高,只能含淚吞下去。

很多人都知道 Google 曾經聘請 Python 之父 Guido van Rossum 進 Google 工作,千萬不要誤會 Google 是因為 Guido van Rossum 技術好才聘請他(雖然他也很強),而是他是秩序輸出者,把他找進去,Google 就有機會在源頭塞入一些對自己有利的東西(這也是矽谷巨頭喜歡到各大XX委員會插旗的真正目的)。

(同場加映: 磁碟片不死!波音 747 直到現在仍透過 3.5 吋磁碟更新重要飛航軟體)

所以問 OOO 的發展性如何就問錯了,而是要設法讓自己成為秩序的輸出者,有些人會拿新技術新程式語言來作案子,某些時候看起來過於冒險不智,但對於當事人來說,如果讓他賭成功了,就是建立新世界新秩序(構造改革?),就可以把舊世界的人堵起來,等到舊世界的人覺得有發展性時想追已經太晚了。

Elon Musk 聲稱要在 2050 年前送 100 萬人上火星,要知道這可是單程票,而且不同於幾百年前英國把罪犯送到澳洲,這票可不便宜!那買票的人瘋了嗎?地球不好嗎? 如同前面提到的,Elon Musk 深深了解地球上有很多人對現有秩序極為不滿,但又無可奈何只能接受現狀,今天如果讓你有機會去一個新世界建立新秩序,甚至是新宗教新國家...這吸引力不大嗎?(不過火星是否有很大機會繼續被地球財閥控制,又是 another story)

"沒人發現的「職場分工」大陷阱:你一直在用半年的經驗,過這 5 年的職場生活"一文提到"科斯定理很著名, 講的是資源並不天然的屬於誰,而是在匹配成本足夠低的情況下,誰用的好歸誰 ,這是天然的資源優化配置方式。"

如果沒有注意到上面的關鍵字「匹配成本」,就會誤以為只要我技術很好資源應該歸我,我用的是FLAG(Facebook, LinkedIn, Amazon, Google)的技術跟框架,那資源應該流向我,但對於任何一間已經有包袱的企業來說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老闆每個月要面對財報跟股東的壓力,除非能無痛轉換,或者是你帶槍投靠,不然很可能是繼續用半年的經驗過五年的職場生活,哈哈哈~

小弟資質魯鈍,多年後才想通這個道理,希望各位別再走冤望路~

5 則留言:

  1. 引經據典,是講得很好。

    但如果白話一點說:就是學了那麼多OOO 之後,到底你自己拿捏甚麼時間點

    轉換成不那麼重視OOO ,而多搞一點OOO 以外的東西。

    因為你要升遷當主管、未來有機會當老闆(就是為了賺大錢啦),

    就是要少一點老是想OOO,而是多做一些OOO 以外的事。
    ---
    以歷史觀點來看:科技界很多賺大錢,其實也都是只靠一招半式闖天下的啦。

    像賈伯斯的創業夥伴、FB 的佐伯克或是微軟的比爾蓋茲...

    因為他們就是你所說的:秩序的輸出者,趕快的把它變成賺大錢的工具與機會,

    大量的變現賺錢...老中工程師呢?就只是喜歡待在一個小公司或公司的

    一個角落裡享受自己一個小確幸而已。不是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Bill Gates很有商業頭腦,沒有讓IBM綁死,然後還反過來用IBM打廣告(IBM都跟我做生意了,你們怕什麼?),到最後MS還能讓美國政府去幫他遊說各國,變成Windows不管多爛都得裝

      夠聰明的人,就會想到說那我在公司也搞個小小Windows,讓我變成公司的命運共同體

      不過大多數的工程師就像我一樣,沒那麼多算計,只是想著要怎麼寫好程式,不要跟新技術脫勾,結果最後被邊緣化,這大概就是您說的小確幸吧?哈哈哈~

      刪除
  2. 我是屬於秩序的破壞者,哈哈

    以前離職主管說過,如果一個部門有五個我,會是甚麼樣子?
    想想這樣會很亂,我也受不了
    所以團隊會需要穩定守秩序的人,也需要破壞秩序能創新的人,偏向哪邊都不好
    從工程師角度想改變個性太難,從主管角度就會需要找對的人來組合

    從上層的角度來看,守成很重要(因為過去是這樣成功的),小步前進到了生存危機出現,才覺得該是做出改變的時候,此時身邊已經圍繞同質性的人,才會造成當今的局面

    工作多年之後,該找到自己的平衡,在公司說要創新,上級不聽就算了,下班是自己的時間總可以搞了吧,實際投入才會知道問題在哪裡,得到屬於自己,別人拿不走的小確幸,繼續期待未來有一天會用到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https://web.math.sinica.edu.tw/mathmedia/HTMLarticle18.jsp?mID=38309

      "康熙三年 (1664年), 少年康熙尚未親政。 以楊光先為首的一批朝廷保守勢力揭發德國的湯若望 (J. A. Schall von Bell)神父和比利時的南懷仁 (Ferdinand Verbiest) 神父等人, 誣告他們推崇的曆法經常與實際的天象不合, 還以傳播科學的名義向人民灌輸天主教的歪理邪說"

      這種事不會只發生在幾百年前的清朝,每間公司都有個小清朝,堅持改革的你只要你出一點錯,就會遭到保守勢力的反撲,老闆就跟康熙一樣(雖然說康熙後來也學了一點科學)會懂這幾個天文學家在吵什麼嗎?他只能先從過去的經驗判斷,是誰讓他有老本可以吃?誰跟他比較熟?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刪除
  3. 個人覺得這本來就是錯覺,問題是這錯覺那來?主要是來自上一代長輩的就業觀,且我們這代從小根深蒂固的被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則完全相反,對事業技能完全沒有興趣,更不在乎OOO能不能發展,所謂的消費或輸出也沒有興趣。
    主要問題是經濟模式變了。以物易物時代,覺得有技能很重要。以現金消費的時代,技能的發展很重要。刷卡消費的時代,價值是什麼?都弄不清楚。
    如何重建經濟關念是我在研究的方向,這個對我們這一代來說很重要,我們都無法理清,更不用說要如何教育。我不認為學校會教這事,學校離現實越來越遠。
    這是時代衝擊,數位時代的價值重建。所以不是人笨,真正笨的是連這件事都看不到的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