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 - 電的旅程

說實話,如果是為了科普跑來讀這本書,那還不如去找本文科生也看得懂的電路學來唸收穫可能還更大。

當然不是說這本書科普的地方有問題,作者是名校 EE 博士,正確性不用懷疑,只是書中對電子科技的描述往往只有幾行帶過,如果你想涉足電子領域,這些絕對不夠。

那這本書的價值在哪?工程師幹麻花時間讀這種書?這種書不是給高中生看的嗎?去研究哪隻股票比較值得買甚至是新技術不是更好?

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下面幾點:
  • 把某些偉人從神壇上請下來
  • 歷史上的很多新發明牽連到很多人,很難斷定誰是第一個發明者
  • 專利的重要性
    • 美國建國之初就有專利法
  • 科技與資本市場密不可分
  • 工程師與老闆/資本家的博奕
就拿貝爾來說,他的專利權是靠他岳父收買專利局職員,使得他的專利比格雷(Elisha Gray)早申請登記。

更扯的是,因為當時美國專利局規定,如果收到兩份題目或技術類似的申請書,就要舉辦聽證會,他岳父再次伸出黑手,提前讓貝爾私下跟專利審查員見面,審查員還把格雷的申請文件給他看。

後來貝爾公司(就是現在的AT&T),跟格雷創辦的西電打官司,居然還打贏了,被迫在法律上承認電話是貝爾先發明得,西電最後還被貝爾公司併購,你說扯不扯?

這邊要澄清一下,貝爾公司不是貝爾當老闆,貝爾後來遠離了電話業,但是打官司時貝爾有出面作證。

講到這裡大部分人也沒聽過貝爾最後身敗名裂吧?因為:
  • 因為貝爾老丈人是知名大律師,精通專利法(所以才有人脈可以亂搞)
  • 貝爾從小接受發音、演講、古典鋼琴的嚴格訓練
  • 貝爾長得一表人材,溫文儒雅
  • 貝爾在法庭上生動、誠實、紳士的形象打動社會大眾
現在知道為什麼很多家庭要逼小孩去學音樂了吧?也難怪筆者前主管這麼看重簡報技巧,還說沒叫我穿西裝上台已經很客氣了,真是用心良苦,不好意思筆者資質愚魯難以領會。

筆者相信,假如貝爾在台灣把人分屍滅口,台灣法官也會立馬判個「可教化」,然後關個 20 年就放出來了,像筆者長得歪口才又不好,就直接送去槍斃。也難怪現在卡內基開成人班還不夠,還要辦幼幼班,口才真他媽太重要了。

本書跟現在流行的論點相反,本書認為愛迪生的歷史地位遠高於特斯拉,作者認為特斯拉最多只算技術怪傑(放到現在就只是個很厲害的宅男罷了)。

很簡單,因為愛迪生不但是發明家,而且是成功的商人,在搞管理、專利、跟資本家打交道等方面都比特斯拉在行,特斯拉甚至不敢跟人握手呢。

華人通常以收入作為成功標準,那愛迪生可說遠比死前只有鴿子陪伴的特斯拉成功太多了,而且特斯拉在偉斯汀豪面前把專利使用費的合約給撕了,簡直笨的無可救藥...

講到這會不會覺得其實現在的科技業也是這樣?一堆原本唸理工的自從當上老闆、甚至只是當上主管,就開始覺得技術不重要(甚至說找剛畢業的就好),口中沒事叨唸:「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報名 EMBA 專班以結識其他大老闆為榮。

不用意外,以前就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以後應該也還是這樣。作者也是從學者界入業界,大概很有感觸吧?(作者提到當初有同事找他一起出去創業/跳槽結果他沒去,想必悔不當初 XD)

所以就算不斷有史料爆出愛迪生如何惡整、在各方面打擊特斯拉,作者仍然認為愛迪生一生「光明磊落」,大概作者認為那些手段只是商戰上的必要手段,沒什麼大不了。

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工程師思考的故事,比方說,現在的摩斯密碼是摩斯的員工費爾花了很多年時間改良出來的,結果摩斯答應要給人家  25% 也沒兌現,費爾死後他的老婆還跟摩斯繼續打官司,如果你是費爾,你覺得讓你老婆在你死後繼續跟你前老闆打官司是好事嗎?還是在生前就可以做出一些改變?

或是,如果你的老闆是蕭克萊,這人技術很強(理論很強實驗不行,詳見書中發明電晶體的歷史),但做生意實在不行又很難溝通,那你該留還是該走?這時候有人願意當金主協助你創立公司,你敢跳出來自己做嗎?

其實作者就是要強調「技術」、「資金」、「管理」、「專利」甚至是人脈在科技發展上都缺一不可,而且書中隱約透漏了電子科技有非常強的「時效性」,不趕快把技術換成錢,很快這些技術就會被抄襲甚至被超越,變得不值錢,如果當年愛迪生能夠看得到交流電的優點,而不是一昧死抱著直流電不放,可能早就過著被錢追的日子,然而他的工程師傲氣讓他放不下身段,也讓我們後生晚輩領悟到,一個人不可能在商業與技術上都作到極致,你遲早得放下一些東西去換一些東西。

本書對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身為一名工程師,在老闆、投資人間該怎麼扮好自己的角色?本書中的眾多前輩技術高超卻弄個晚節不保,他們做錯了什麼?又有哪些是當初不能做現在可以做?該怎麼跟有錢人打交道?這是筆者認為這本書跟其他單純「科普」書最大差異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5 則留言:

  1. 糟糕!!
    我整篇看完,
    對"口才真他媽太重要了。"
    這句超有感。
    OTZ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欣賞這篇廢文~

      講正經的,您應該是年輕人,還有機會練功~加油!

      刪除
  2. 所以很高興的這幾年我暫時的脫離工程師去面向創投、公司,專利等事務。

    我可以真的可以理解這篇文章的真諦。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

    "一個人不可能在商業與技術上都作到極致,你遲早得放下一些東西去換一些東西。"

    相對來說:過度堅持技術的人,等你上了年紀你就知道你的困境在哪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跟台企的職場文化有很大的關係,這樣說好了,既然不能有老工程師,那可不可以有老業務呢?就我認識的資深業務表示可以喔,只要你業績好,主管也沒辦法對你怎樣,而且業務大家也知道沒有技術年紀大學不學得動的問題

      但工程部門就尷尬了,變成如果在一定年紀上沒有擠到主管的位子,看起來你就要退出換跑道了(這方面的原因前面寫過),因為老闆就算要找人聊經營策略,也是先找主管聊,工程師就算苦修這方面的知識,是要找誰談呢?

      刪除
    2. 這也到不一定的啦。

      不過坦白講:若以歷史的經驗來看,不管是業務或工程,老闆的心態還是

      很重要的,這就像有人要打天下,那到底是到文人謀士(業務)?

      還是武將(工程師)?而這所謂老闆的心態就是相不相信你?要帶兵打戰

      攻城掠地,老闆還是會找工程師談策略的。所以如果有機會文武雙修,

      才是重點。因為最後是你在挑老闆,而不是老闆在挑你。

      因為有可能的是:你的高度是比老闆高的。所以也不用老是自貶身價的以

      員工部屬的角度看事情。網路裏不是有一句名言嗎:

      思考(知識)會影響你的態度,而態度自然就會影響你的行為。

      所以當你有了充分的思考(知識),自然你的態度就不同,

      而不同的態度,也就自然決定了你的行動力了。加油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