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台灣人對軟體的錯誤見解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施振榮等大老說今年要投注更多資源在軟體上啦、什麼軟體是未來的趨勢啦...blah blah~

站長 OS:「喔,狼又來了」



到底什麼是軟體

一言以敝之,就是找出什麼是「可計算的」,至於在哪裡算,用什麼算根本不重要!

前陣子有一部很紅的電影「模仿遊戲」,裡面把 Alan Turing 功績歸於他破解了德軍密碼,事實上他與他的老師 Alonzo Church 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定義出「可計算性


為什麼我們失敗

老外的想法是,嗯,我有一個計算問題,他是可以算得出來的,只是用人算太費力,那我們來設計一部機器協助我們算吧!

計算的機器不需要一定是在什麼 ARM、x86、MIPS、Sparc、SuperH...,可以是遠處的電腦進行分散式運算,模擬出來的硬體與作業系統,甚至不一定是電子形式,也可以是量子電腦,生物電腦,反正只要算起來穩又快就好。

場景換成台灣,就會變成這東西一定要跟自家的 Desktop、Notebook、 Server、Pad、Smart Phone...ooxx 掛勾

台灣等於是先「劃地自限」、「軟體只是幫硬體衝量」...所以這些 EE 背景出身 CEO 們註定無法帶領台灣軟體起飛,因為他們的出身限制了他們的思考模式。更等而下之的就是整天搞 BOM cost 了。

台灣大老們缺乏一種 sense,就是找出好問題比製造出更快的計算機器有意義一百倍

還是聽不進去?覺得軟體就是依附在硬體上的渣渣?我聽過理論計算機科學家,但可沒聽過理論電機電子學者

1 則留言: